栏目分类
他是辛亥革命的功臣,儿子是戴笠部下,如今曾孙女名扬天下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11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安徽舒城,有条柏油路叫“祖贤路”。它不光是舒城县第一条村级柏油路,还串起了个挺有意思的家族故事,连着一位大明星和她那投身革命的祖辈。

这条路,用的是台湾著名影星王祖贤的名字,是她为家乡发展出的一份力,也默默诉说着她曾祖父王仁峰的爱国情怀。

王祖贤,这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,她演的聂小倩、白素贞,那都是一代人的经典回忆。她那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和惊艳的容貌,让很多人把她当作心中的女神。

可就是这么一位看似遥不可及的明星,却和这个小县城有着剪不断的联系,这其中的故事,得从她曾祖父王仁峰说起。

王仁峰,一位在革命浪潮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。他的人生故事,得从他年轻时对知识的渴望讲起。

19岁那年,他进了舒城斌农中学堂学习,21岁考入了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校理化科。
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他接触到了新思想,心中燃起了救国救民的热情。那时,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在年轻人中影响很大,王仁峰也深受鼓舞,加入了同盟会。

他满怀着革命理想,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中去。同盟会计划在镇江三汊河清政府官衙发动起义,王仁峰凭借自己的化学知识,负责制作炸弹。

起义的号角吹响了,革命党人悄悄潜入官衙。可是,天不遂人愿,南方的梅雨季节让雷管受潮失灵,炸弹引爆不了了。

在这危急关头,一位革命党人想用锤子敲击雷管,结果炸弹意外爆炸,他不幸牺牲了。

王仁峰也在这次意外中左臂受了重伤,最后不得不截肢。“王一手”这个绰号,也就由此而来。

失去左臂的王仁峰并没有就此消沉,他依然坚守着革命信念,积极寻找为国家效力的机会。

1911年春天,他甚至想加入广州起义的敢死队,但被黄兴阻止了,黄兴给了他新的任务——回南京待命。

回到南京的王仁峰并没有放弃战斗的想法,他积极联络革命同志,寻找再次起义的机会。

同年7月,他与凌焦庵等人找到了柏文蔚,一起策划了南京光复起义。经过七天七夜的浴血奋战,他们终于成功光复了南京,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亲身经历了这场意义重大的起义,王仁峰实现了心中的革命抱负。然而,失去左臂的现实也让他明白,自己无法继续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。

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他决定将革命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,用知识和文化启迪民智,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。

1913年,王仁峰担任南京公学校长,正式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。

虽然投身教育事业,王仁峰仍然心系国家命运。同年7月,全国爆发了二次革命,柏文蔚担任安徽讨袁军总司令,并在芜湖宣布独立。

听到这个消息,王仁峰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,毅然辞去校长职务,加入了讨袁大军。可惜,由于柏文蔚部下临阵倒戈,讨袁行动最终失败了。

这次失败让王仁峰深感无奈,1914年春天,他回到了家乡舒城,重新投身教育事业,决心用另一种方式为国为民尽心竭力。

同年2月,他在舒城县桃溪镇创办了第二高等小学,不仅传授文化知识,更致力于传播进步思想,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。

他买了许多进步书籍报刊给师生阅读,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。

可是,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即使是教育事业也充满了风险。王仁峰的爱国行为引起了军阀的注意,他被以“思想反动”的罪名逮捕入狱。好在同志们的积极营救,他最终平安出狱。

1928年8月,王仁峰离开了家乡,继续他的教育之路。他先后在合肥、芜湖、贵池、桐城等地办学,每到一处,都积极宣传进步思想,播撒希望的火种。

同年,舒城县政府筹建舒城县立初级中学,邀请他担任校长。离开家乡八年后,王仁峰再次回到故土,肩负起教育的重任。

王仁峰治学严谨,管理严格,以身作则,不仅注重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也积极培养新教师,鼓励他们各尽其才,充分发挥自身特长。他对师德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。

有一次,学校从合肥请来一位化学名师,教学水平很高,但这名师有吸食鸦片的恶习。

王仁峰知道后,深知其危害,果断辞退了这位名师,即使对方是名师,也在所不惜。

在他看来,师德永远是第一位的,教师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学生,甚至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风气。

王仁峰除了专注于学校事务,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,关心百姓疾苦。他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,为老百姓说话,维护他们的利益。

1932年,舒城县新任县长丁汉民横征暴敛,鱼肉百姓,甚至枪毙了数十位进步人士。

王仁峰知道后,义愤填膺,他直接去了省政府,向当时的安徽省主席刘镇华控诉丁汉民的罪行,最终迫使刘镇华撤销了丁汉民的职务。

他的义举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,也展现了他不畏强权、为民请命的勇气。

1937年,卢沟桥事变爆发,抗日战争全面打响。王仁峰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,宣传抗日主张,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1938年,日军攻陷舒城。为了团结抗日力量,王仁峰亲自到各抗日队伍做工作,帮助整编队伍。

他深入舒城县柏林乡一带,说服了一支五百多人的土匪武装弃暗投明,加入抗日队伍。

对于那些与人民为敌的匪患,王仁峰则主张坚决剿灭。他与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部合作,清除了舒城县西南张母桥镇一带的匪患,保障了地方的安宁。

王仁峰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奔波呼号,他的爱国精神感召着无数人,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代。那么,他的后代又将如何传承这份爱国情怀呢?

王仁峰一生献身革命和教育事业,他的爱国爱民精神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。

他的儿子王国璠,1917年出生于舒城,这个名字寄托着王仁峰殷切的希望,希望他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。

王国璠早年毕业于舒城县立初级中学,后来进入江苏无锡国学专修院及西安查干班一期深造。

从1936年开始,他先后担任舒城县小学教师、县府指导员、天人桥区区长、秘书以及立煌县田粮处科长等职务。

在王国璠的成长过程中,两位名师对他影响深远,一位是国学大师章太炎,也是鲁迅的老师,所以说鲁迅和王国璠也算是师兄弟。

另一位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。在两位老师的提携下,王国璠也加入了军统,从上尉直属通讯员一路升到了蚌埠站站长、蚌埠市水上警察局局长等职。

1945年,国共内战结束后,王仁峰选择留在大陆,而王国璠则去了台湾。在台湾,王国璠延续了父亲对知识的热爱,投身学术研究,尤其专注于台湾历史。

他写的《郑成功传》和《刘铭传传》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,后者更是被认为是研究刘铭传最详尽的著作。

虽然身在台湾,王国璠一直心系故土,1963年,他编著出版了《舒城耆旧录》,以此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
王国璠的儿子王耀煌,继承了家族的运动天赋,成为台湾知名的篮球运动员。

1967年1月,王耀煌的女儿王祖贤出生了,也就是后来红遍亚洲的影坛巨星。令人遗憾的是,由于当时两岸通讯不便,三个月后,王祖贤的曾祖父王仁峰在舒城病逝,享年八十四岁,祖孙二人没能见上一面。

王祖贤从小就热爱体育,身材高挑的她尤其喜欢篮球,15岁就成了篮球队的主力。

1992年,她参加了北京《奥林匹克风文艺晚会》,与宋世雄、聂卫平等体育界名人一起表演篮球赛,展现了精湛的球技和迷人风采。

不过,王祖贤最终选择了演艺事业,17岁考入了台湾省台北市的国光艺术专科学校,开始了她的演艺生涯。

虽然身在台湾,王仁峰的后代始终牵挂着大陆的亲人和家乡。1990年,王国璠回乡探亲,祭扫祖坟。

1992年8月28日,他再次带着王祖贤等家人回到了舒城。王祖贤一下飞机,看到家乡的亲人,非常激动。

她陪着祖父参观了舒城啤酒厂和舒席厂,还一个劲儿地夸家乡的啤酒好喝。之后,她不顾旅途劳顿,去祭拜了曾祖父王仁峰的墓。

她仔细阅读了墓碑上的碑文,心中感慨万千。按照家乡的习俗,她跪在墓碑前,虔诚地磕头,表达对曾祖父的敬意和怀念。

随后,王祖贤又去了舒城中学参观,深情地走过教室、校园以及曾祖父曾经执教的学堂,并且很高兴地戴上了“舒城中学”的校徽,缅怀先祖的功绩。

在这次回乡之旅中,祖父偶然提到家乡的路不太好走。这句话触动了王祖贤,她决定为家乡做点实事。

1993年,王祖贤慷慨解囊,捐资为家乡修建了一条柏油路,也就是现在的“祖贤路”。

三十多年过去了,这条路依然平坦坚实,方便着家乡人民的出行,也见证着王祖贤对家乡的深厚情谊。

在演艺事业最红火的时候,2004年,王祖贤突然宣布息影,或许是想换一种生活方式。

2009年,有人偶然拍到她穿着僧衣,在寺庙里虔诚拜佛的照片。2022年5月31日,又有网友在温哥华的一座寺庙拍到她拜佛的照片。

如今57岁的王祖贤,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和气质,眼神里更多了一份宁静祥和。

有人问她向佛祖祈祷什么,她说,希望世界和平,疫情早日结束。人们欣赏王祖贤的演艺才华,更敬佩她善良的品格和爱国爱家的情怀。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Powered by 京东娱乐平台是真的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